RECOMMENDED
证券之星音讯,依据天眼查APP信息收拾,8月29日发布的《中色国贸LCS项目圆锥破碎机配件等成交
英国恩派特集团有限公司(Enerpat Group Uk Ltd)总部在英国曼彻斯特,是一家欧洲
2月25日晚,南京新街口的门后世界·黑石联盟密室中十分热闹,一队又一队的玩家三三两两地进入密室,有人跃跃欲试,有人神情紧张,看上去都十分投入。
密室逃脱——要玩家在密室内寻找线索,解开各式谜题,并以逃离密室为目标的益智探险类游戏,是当下年轻人中最热门的文化休闲和社交方式之一。
“越狭小、越刺激,越好玩。”密室逃脱在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同时,场所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杜绝密室逃脱场所的安全风险隐患,让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放心?南京全面推广密室逃脱场所 “1+1安全模式”,成效显著,相关经验不仅被江苏省文旅厅向全省327家密室逃脱场所进行宣传,也被国家消防救援局、文旅部写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试行)》,近日更由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向全行业进行推广。
在一座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古老庄园中,走廊里诡异的灯光忽闪忽灭,几个玩家贴着墙壁小心地踱步前行。“吱”,一扇年久失修的房门蓦地打开……
这是黑石联盟·门后世界密室(新街口店)某主题场景中的一幕。在这场沉浸式的密室游戏中,故事背景设定在1987年的美国,玩家们扮演一群初至“玫瑰庄园”的仆人,庄园主人路易斯夫妇因近亲结婚,生出一个“怪胎”儿子。玩家们将遇到庄园中的唯一一位女仆艾米丽,而在此之前,庄园招的仆人都不明原因地离奇失踪了……玩家们需找全任务道具,通过故事主线,闯关成功。
“太有意思了!”通关了游戏的玩家小章和记者说,故事中NPC(非玩家角色)的演技出神入化。“一会儿跟踪玩家,一会突然冲出来,很适合追求心跳加速感觉的年轻人。”
恐怖密室中有四大常见设定:单线、追逐、昏暗、贴脸。热门的“黑追电”玩法更是将几者兼具:以黑暗环境为基底,“追”是关键。NPC的突然追逐,加上道具的一些刺激,就能让玩家达到肾上腺素飙升、沉浸式体验的效果。
道路设计狭窄,环境光线幽暗,客观环境让密室逃脱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业内人士说:“一方面,黑暗环境中人们在受到惊吓后容易乱撞、乱逃,一人恐慌可能引发集体失控,增加踩踏风险;另一方面,密闭空间和物理结构让密室逃脱更容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蒋育洋介绍,密室逃脱场所具有“机关”重重、通道狭窄、灯光昏暗、玩家容易被困等特征,其“机关”设置玩法与消防安全要求具有反向性,成为行业监督管理中的“痛点”。
在中山南路122号楼的ONE SUPER探险家密室中穿梭,开灯后,记者看到,墙上大大小小张贴着很多块阻燃棉。拐弯、桌角处,细细的包条一个不落,“装备”得相当齐全。
“游戏过程中,为防止玩家一哄而散,带动人群倾倒或摔跤,我们在每一处尖锐、坚硬的道具上都加装了防护棉,避免大家受伤。”ONE SUPER探险家的店长猫猫介绍,早先密室用的还只是普通的防撞海绵,在有关部门的建议下,现在防撞棉的张贴不仅间隔更远,还全部换成了“阻燃”材质,兼顾玩家的人身安全与场所的消防安全。
尽管最小的房间只有6平方米不到,但每个房间都至少摆放2个灭火器,整间密室灭火器近20个。每个区域1—2块应急指示灯,发生火灾电路切断时,也能保持正常照明。十几块安全出口字样的指示牌张贴在密室墙沿上,跟随指示牌抄近路前行,逃出密室就通向商场的消防安全通道……在中山南路大洋百货商场的6—7楼,分布了5家独立的密室逃脱场馆,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布置和巡检,是每一家密室必查的重点。
“这个女生好像非常紧张,NPC一会儿注意控制速度,不要追得太紧。”室内看似“危机四伏”,但一切都在场控的掌握之中。在一家密室逃脱场所的监控室内,几位场控正通过监控认真地关注着玩家的动态。
“我们不仅会根据玩家的反应,实时调整环节的惊吓程度,南京推广的‘一键开机关’的装置也能让工作人员实现‘一键控场’。无论是机关锁死导致玩家被困,或是场所内突发火情,只要按下按钮,场所内应急灯通亮,门禁系统、密码锁、电子锁、机械锁都会瞬间全部打开。”工作人员介绍。
针对密室场所当班人员少、作业分布散、场控能力弱等问题,南京市文旅局推出“一张火情应急处置卡”:火情发生后,以店长、场控人员、前台人员为当班店员分工,按1分钟、3分钟、5分钟时序,分别明确当班店员应当掌握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和操作技能。员工“一个不落”熟知、场所“一个不落”张贴、“一个不落”组织演练,一旦遇到险情,玩家“有处可逃”“遇事能逃”“想逃就逃”。
“每个月定期模拟演练,每3个月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参与的突发火情模拟演练,现在大家在遇到火情时,更清楚自己手头该做的事,也更知道怎么样合作,一套救援疏散流程,我们现在5—7分钟就能完成。”黑石联盟密室(新街口店)的店长小李表示。
近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处联合市文化娱乐业协会等组织全市密室逃脱场所店长业务培训,向新开门店全面推广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现场有观片环节、有授课讲解也有实操演示。通过观看全国和省市密室逃脱门店纠纷典型案例,培训让店家知晓场所的内容安全、消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玩家在游戏中受伤。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由于沉浸式、交互式和强社交属性,密室逃脱正成为年轻人中热门的文化休闲和社交方式。调研发现,七成以上的青少年消费过密室逃脱产品,其中八成以上是18至29岁的青年人,近九成是大专以上文凭的高学历玩家,并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蒋育洋介绍,从全国范围看,这类场所都会存在着场景内容良莠不齐、版权保护缺少刚性约束、未成年人保护不够充分、安全生产不够托底、常态监管缺少罚则等问题,一些新开门店未经培训仓促营业也会导致商家和玩家之间的投诉、纠纷增多。
为着重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南京市文旅局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依据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经过两年多实践,数次组织全市密室逃脱场所店长业务培训,着眼解决行业监督管理中的“痛点”,在全市所有门店中全面推广密室逃脱场所“1+1安全模式”,推广“一键开机关”装置和“一张火情应急处置卡”。
目前,南京的做法已被江苏省文旅厅向全省327家密室逃脱场所进行推广,“一键开机关”装置被国家消防救援局、文旅部写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试行)》,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近期也已向全行业进行了相关经验推广。
据介绍,我市现有密室逃脱经营场所70家,分为传统密室(无NPC互动)和沉浸式剧情密室(有NPC互动)两类,现已全部注册备案,并纳入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资源。自全面推广“1+1安全模式”以来,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有效解决这类场所的安全隐患。
“未来还会通过文旅场所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用户端,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让玩家在安全的环境中,玩得开心、玩得放心。”蒋育洋说。